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
友协新闻
友协新闻
在华外国友好组织和人士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吊唁江泽民同志
12月5日至6日,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中国韩国商会会长、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尹道瑄,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日本航空公司中国总代表佐藤靖之,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高岛龙佑,中国英国商会副主席刘倩和朱利安·费舍尔,中国丹麦商会华北区主席曹明思,全日空公司中国总代表原雄三,三菱商事(中国)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三田地肇,住友化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堀越胜彦,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岛浩司,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近松茂弘,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徐海波等在华外国友好组织和人士相继到本会吊唁并在吊唁簿上签悼留言,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中方表示慰问。林松添会长、袁敏道副会长、鄢东副会长分别会见前来吊唁的在华外国友好组织和人士,表达感谢,共同悼念江泽民同志。外方表示,江泽民主席作为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世界各国公认的卓越领导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世界,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在实现本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为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松添回忆了江泽民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取得的丰功伟绩,并表示,江泽民同志的逝世对我们党、国家和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本会愿继承江泽民同志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同各国对华友好组织加强团结合作,持续深化彼此友谊,促进人民相知相亲,不断夯实中外友好关系的民意社会基础。林松添简要宣介了中共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和部署,强调中共二十大不仅为中国党和国家事业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将为各方在华发展提供新机遇。本会愿同各国友好人士一道,抓住机遇,深化后疫情时期各领域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积极探讨以“一带一路”为牵引的三方合作,为增进人民友好、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努力。任新 摄
2022-12-06
查看详情
外国友好组织和人士纷纷向本会致唁电函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近日,多国友好组织和人士向本会致唁电函,对江泽民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逝者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慰问。友好组织和人士纷纷表示,江泽民先生是国际公认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国家发展事业、促进双边关系与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江泽民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党、国家和人民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愿继续加强与本会交流协作,不断增进各自国家人民彼此友谊与合作。发来唁电函的友好组织和人士有:俄中友协主席梅利尼科夫、阿尔希波夫基金会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丹羽宇一郎、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巴基斯坦中国友好协会开普省分会秘书长吉拉尼、社团法人韩中友好协会、中国美国商会、美华友好协会主席冯振发、南非中国人民友好协会名誉主席苏克拉尔、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巴勒斯坦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阿德南·萨马拉、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金起焕、中国-马尔代夫文化交流协会主席莫芮德、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拿督马吉德及全体理事、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第一副主席萨尔波塔姆·施雷斯塔、斯里兰卡中国协会主席吉尼斯·德·席尔瓦、斯里兰卡中国佛教协会主席阿吉特·达玛瓦德纳、泰国中国友好协会、文莱-中国友好协会、伊朗中国友好协会会长阿拉丁布罗杰迪、印度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巴斯卡兰、喀拉拉邦印度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高皮·阿查里、阿拉伯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艾哈迈德、博茨瓦纳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普索·加博罗内、毛里求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李基昌、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主席哈利勒、乌干达中国非洲友好协会成员穆拉·安东尼、赞比亚-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弗雷德里克·穆特萨、里耶卡克罗地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司马安、意中协会、牙买加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莲娜·卡辛斯、拉中友好联合会主席埃里克·贝克·贝克、萨尔瓦多中国友好协会、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星火产业株式会社、清华大学非洲学生联谊会。
2022-12-06
查看详情
太平洋中国友好协会成员组织共商对华合作
2022年12月3日,太平洋中国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太中友协)在新西兰奥克兰召开特别会议。太中友协终身荣誉主席、汤加王国皮洛莱乌·图伊塔公主殿下,太中友协主席易立亚·奥蒂诺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9个太平洋岛国和3个法国海外属地共15个对华友好协会成员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选举了新一届太中友协执行委员会成员,并着重探讨组织建设与发展及深化对华友好交流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林松添会长应邀向会议作视频致辞,宣介了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太平洋岛国开展对华友好合作,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图伊塔说,中国是太平洋岛国的好兄弟、好姐妹,没有中国的帮助,太平洋岛国就不可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把珍珠一样美丽的岛国融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我愿称之为“海上珍珠之路”,以我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实现自身发展、造福于所有岛国民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我们的老朋友、好伙伴。感谢中国对外友协动员各方力量驰援岛国人民抗疫,感谢林松添会长多次信函互动,一如既往支持太中友协。奥蒂诺回顾了太中友协2016年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双方交流合作情况,并表示,太中友协无比珍视与中国对外友协的传统友谊,任何希望加入太中友协的组织必须首先得到中方认可。我们愿继续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人民网等中方合作伙伴在留学生、渔业、媒体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热切期待林会长早日到访岛国。林松添介绍了二十大重大意义和成果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对中国和世界人民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正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将为太平洋岛国等发展中国家带来新机遇新选择。林松添说,中方历来高度重视同岛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主席2018年11月成功访问了南太,同地区国家领导人共同擘画了中太关系发展新愿景。今年6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遍访太平洋岛国,重申中方愿同岛国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经验、机遇和红利,支持岛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拥有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成功经验。太平洋岛国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方向。本会愿发挥民间优势,调动地方、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新能源、旅游服务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让中太友好转化为惠民成果,造福岛国人民。明年,本会愿适时邀请太中友协来华召开友好论坛、实地考察交流海岛发展经验,并将积极组织中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赴太平洋岛国调研考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各成员岛国对华友好组织负责人分别发言,分享了各自开展对华交流合作经验、困难和未来期待,一致盛赞会议成果,认为“对华友好的本质是双赢,对华友好就是对自己友好”。新冠疫情给双方人员往来造成困难,但岛国人民对华友好的信心没有变,太平洋岛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必将世代友好。期待看到更多太中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成果。
2022-12-05
查看详情
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暨青年文旅创新发展交流会结业仪式成功举办
11月30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地组织、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及其旅游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暨“遇见未来:青年文旅创新发展交流会”结业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鄢东,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主席肖克·古玛·拜安居等发表视频致辞。来自14个国家30个城市的100余名国际组织和地方政府领导、文旅部门负责人以及文旅从业人员参会。鄢东表示,中共二十大宣示了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文旅产业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新发展机遇的生动写照。他指出,旅游委员会作为亚太城市旅游交流合作平台,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以技术引领创新,面向青年一代,为会员城市展示优秀案例、介绍经验做法。本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委员会发展,为会员城市提供平台、项目和互访机会,携手推动更具人文感、科技感、时代感的旅游合作。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主席拜安居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旅游业关系民生福祉,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亚太区将鼓励更多会员城市加入旅游委员会,在全球发展倡议的引导下,助力世界文旅产业实现包容性、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会上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菲律宾马卡蒂市、柬埔寨金边市、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等多位国内外城市代表就旅游合作发展与未来前景交换了意见,会议取得良好效果。
2022-12-02
查看详情
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25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共同举办纪念路易·艾黎诞辰125周年座谈会暨上海路易·艾黎故居开馆仪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致信,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现场宣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中共长宁区委书记王岚,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陈永第以及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黄桥进出席上述纪念活动,并与路易·艾黎长孙段海龙一起为艾黎故居开馆仪式揭幕。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授予上海艾黎故居“国际主义教育基地”。林松添在信中表示,艾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同志、好战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上海是艾黎与中国人民友谊的起始之地,也是艾黎精神的萌芽之地。艾黎在此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解之缘,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奋斗终生。上海艾黎故居记载了艾黎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艰难岁月,更承载了艾黎与中国共产党一路同行、并肩战斗的宝贵记忆。相信艾黎故居复原开馆将有助于更多人了解艾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世代缅怀艾黎的不朽贡献和光辉人生,激励更多有识之士为弘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而奋斗。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所在的院子曾是艾黎在京生活工作近40年之家。我们将艾黎视为“友协人”,始终传颂艾黎故事,致力于发展和促进中外人民友好事业。近两年,我们重新整修了艾黎故居,制作了艾黎生平图片展,并在友协院内塑立了艾黎铜像,彰显中国人民对艾黎等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和弘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的坚定决心。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艾黎、斯诺、马海德等国际友人亲属的复信中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希望大家以国际友人为榜样,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弘扬艾黎精神和“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2022-12-02
查看详情
姜江副会长出席纪念艾黎诞辰125周年暨 “弘扬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
2022年12月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线上出席纪念艾黎诞辰125周年暨“弘扬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并致辞。 姜江表示,艾黎先生作为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始终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艾黎的国际主义精神,做国际交流、文明互鉴的架桥者,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国际安全、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本次活动由甘肃省山丹县委和县政府主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甘肃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梁保平、县委书记王韶华、新中友好协会主席黎开盛发表致辞,培黎校友、专家学者及艾黎亲属等70余人线上或线下参加活动。山丹培黎职业交流学校 摄
2022-12-02
查看详情
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和阿拉伯城市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会长艾力更·依明巴海视频致辞。姜江副会长、阿盟社会事务助理秘书长海法·艾布贾扎莱、阿拉伯城市组织秘书长艾哈迈德·苏比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和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琛等出席并致辞。艾力更·依明巴海表示,近年来,在中阿国家领导人共同引领下,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政治互信日益增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双方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发展理念,造福地区人民和世界人民。艾力更·依明巴海表示,不久前,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方期待与阿拉伯国家加快发展战略对接,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姜江积极评价中阿省市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双方携手努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把握创新发展机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地方合作走深走实,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李琛表示,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新时代,中阿团结协作、共谋发展迎来新局面。希望双方加强政策协调,拓展友城交往,夯实民间友好根基,不断推动中阿城市合作取得新成果,为中阿关系注入新内涵。海法·艾布贾扎莱表示,“一带一路”倡仪是赓续阿中友谊的重要纽带。阿中省市在这一框架下合作成果丰硕,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阿拉伯国家联盟赞赏中阿城市论坛为促进地方交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愿继续与中方合作,巩固论坛机制,推动阿中省市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大发展。艾哈迈德·苏比赫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阿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阿中双方政府、企业等应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交流合作,借鉴彼此成功经验,以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深圳市、成都市、南昌市、苏州市、上饶市政府负责人,北京市、山东省等25个省市外办(友协)负责人,埃及亚历山大省、约旦首都安曼市、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市、沙特首都利雅得市、黎巴嫩的黎波里市等41个阿拉伯省市负责人,以及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中阿企业家和学术代表等100余人出席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数字技术、智慧城市、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产业优化和友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时代更为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会议通过了《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宣言》。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2014年创立,系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框架下机制性活动。本届论坛被列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20年至2022年行动执行计划》。
2022-12-01
查看详情
“友好城市 共享未来”中日友城青少年“虚拟互访”交流大会在京举办
12月1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友好城市 共享未来”中日友城青少年“虚拟互访”交流大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袁敏道、日本驻华使馆公使贵岛善子、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近松茂弘、媒体支持单位人民网日本公司总经理孙璐出席并致辞。中日两国友城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学校师生代表近500人在线出席。袁敏道表示,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5月本会发起举办中日友城青少年“虚拟互访”活动,得到两国友城和青少年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两国青少年通过线上交流、拍摄视频等方式,用真诚和热情感染彼此,结下深厚友谊,表达了期待实现更多交流、早日线下相见的共同愿望。袁敏道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中日关系的未来,肩负着中日友好的使命,希望两国青年朋友们勤学上进、经世致用,作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坚定友好信念,传承友好事业,作中日睦邻友好的建设者;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作东方文化的传播者。贵岛善子表示,日中是“永远的邻居”,50年来两国地方交流拥有深厚的基础,为当前疫情下青少年交流提供了支撑。衷心期待两国青少年早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两国间发挥桥梁作用的人才。孙璐介绍了人民网对本活动的报道和推广情况,并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深切感受到中日友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青少年交流所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人民网愿与各方一道,为促进两国青少年交流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近松茂弘表示,在疫情期间无法直接访问的情况下,贵会举办“虚拟互访”系列活动,对增进双方国民相互理解,深化友城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将一如既往为促进日中两国地方政府间的经济、人文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付出努力。交流大会上,来自浙江省绍兴市和福井县芦原市、吉林省和鸟取县、湖北省武汉市和大分县大分市三对友城的青少年代表畅谈了参加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共同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期盼和祝愿。“友好城市 共享未来”中日友城青少年“虚拟互访”系列活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77对友城参与,举办了50余场线上交流活动,拍摄了近百个VLOG视频。本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对相关活动进行了11期报道。人民网为本次活动开设了中日文专题页面,并通过推特、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引起热烈反响。任新  摄 
2022-12-01
查看详情
李希奎副会长为“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
11月2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浙江省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台州开幕。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以及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作视频致辞。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出席并致辞。  本届论坛以“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荷兰、泰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10余国的政要、国际组织代表、国际汉学家以及相关智库、专家学者等约200人线上线下与会,深入探讨,共同挖掘“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李希奎表示,“和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合”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国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该论坛的举办对于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凝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李希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新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携手中外各界朋友,坚持以文为媒,共护多元文明之美,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坚持以和为贵,共建和平安宁、和合共生的和谐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合作为本,和衷共济,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论坛为期三天,举办了“全球和合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智库合作签约仪式、“和合文化海外驿站”授牌仪式、台州市“和合”精品旅游线路发布仪式等活动。
2022-11-29
查看详情
中非友谊 历久弥新
中非友谊 历久弥新——姜江副会长在“第二届中非未来领袖对话”上的讲话(2022年11月25日) 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开启“第二届中非未来领袖对话”,这既是重逢与团聚,也是传承与展望。在我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曾有幸数次到访非洲。我爱非洲,不仅因为这片大陆历史悠久、文明灿烂、风光壮美,更因为这里的人民热情友好、待人真诚。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听着中非友好的故事成长起来的。每次去非洲,都会勾起我儿时的一些记忆,都会让我感慨于中非友谊的历久弥新。我上小学时,学过一首歌,叫做《医疗队员到坦桑》。歌如其名,讲述的是中国援非白衣天使的故事。“跋山涉水穿村庄……风里来雨里去”,这段歌词及其动听的旋律深深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2014年,我听到了另一首歌,叫做《消灭埃博拉》,讲的是中国帮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故事。“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一句平实的歌词唱出了不离不弃的中非兄弟情谊。今天,中非再次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续写着双方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新乐章。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派遣援非医疗队60周年。六十年间,中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诊治患者2.3亿人次。展望未来,我们将同非洲朋友一道,将中非共同呵护生命的友谊之歌代代传唱下去。我上小学时,听过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一条铁路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急需修一条铁路,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立自强。两国领导人向许多国家寻求帮助,得到的回答都是NO。当他们把目光转向还不富裕的中国时,中国领导人却给了他们YES的回答。之后,5万多名中华儿女远赴非洲、历时6年修建了坦赞铁路这条“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近70位中国工程人员为此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非洲大陆,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非友谊。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牵引下,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条条中国承建的现代化铁路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不断延伸,助力非洲互联互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道鸿途正越走越宽广。我上小学时,在新闻纪录片上看过一段舞蹈,那是一段特殊的舞蹈。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2758号决议。投票结果宣布后,时任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先生带着非洲朋友当场载歌载舞、欢呼庆祝。毛泽东主席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30年后,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亲眼见证了中非为彼此仗义执言,团结协作,成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中坚力量。今天,中非共舞正成为国际舞台上最靓丽的维护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的身姿。各位青年朋友,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双方人民几十年携手并肩、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非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形成“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战略引领,以元首外交推动中非关系行稳致远。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毛泽东主席多次接见非洲代表团,向非洲朋友表示“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支持你们的”。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历史性访问奠定了中非合作的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发展中非关系,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远赴非洲,至今已四次访非,足迹遍及非洲东西南北中。习主席同非洲领导人共同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和北京峰会,擘画中非合作发展蓝图,在中非关系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二是平等相待,以真实亲诚理念厚植人民情谊。中国始终尊重非洲,珍视中非传统友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同非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在处理非洲事务时坚持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数十年来,中非双方始终以互尊互爱、将心比心的真挚情谊,诠释着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真谛。三是发展为民,以务实合作惠及民生福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肩负着共同的发展使命,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宏伟征程中结伴同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引领中非合作的旗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正在打造中非合作新亮点。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持续助力非洲破解发展瓶颈、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从“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到“九项工程”,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赓续传统友谊。中国和非洲都是世界文明的多彩一极,都凝聚着各自民族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习近平主席曾说,“只有双方人民热情参与,中非友谊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非合作基础才能不断巩固”。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不仅为中非两大古老文明交汇提供了更大平台,也为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创造了更多机会。中非人民对彼此的认知,已由过去从新闻广播中的“非洲兄弟”和“拉菲克(朋友),瓦奇那(中国)”,变为互利共赢的商业伙伴、一同上课的同学和一起旅行的同伴,中非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不断巩固。五是相互支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非是“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我们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理念相通,立场相近,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搞单边制裁,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和民族尊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坚决反对“文明优越论”,共同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世界。各位青年朋友,不久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不仅擘画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带来新发展机遇的积极信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立己达人、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顺应了世界大势和人心所向。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必将为中非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开辟更广阔前景。各位青年朋友,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给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全体学员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长期友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中非友好需要各位有志青年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希望你们不负所托、努力奋斗,号召激励中非青年一代,接过中非友谊的接力棒,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携手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青春力量。
2022-11-25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