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邮箱:
@cpaffc.org.cn
密码:
重置
首页
友协新闻
友协新闻
“汉字缘”2022国际故事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圆满落幕
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和人民网承办的“汉字缘”2022国际故事大会决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出席并致辞。      李希奎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魂,中华文明最具生命力的载体。“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最深层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讲信义、重情义、崇正义、尚道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基因。大会以“义”为主题,旨在传递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相知相融的理念,凝聚携手前行、迈向未来的力量。李希奎说,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新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以文架桥,为中外人民互学互鉴、相知相亲搭建更多平台,贡献更多力量。期待选手们以汉字为媒,因汉字结缘,深入领悟中华文化,做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世界和平稳定的守护者、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自阿富汗、泰国、多哥、乌克兰、德国、喀麦隆、俄罗斯、印度、西班牙的9名选手依序以“义”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对汉字的理解,畅谈对中华文化的感悟,表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并决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最终来自喀麦隆的奕晓龙荣获特等奖。海外赛区的郑有珍荣获韩国分赛区总冠军。入围决赛的美国选手皮特因故未到现场参加决赛,获得特别纪念奖。本次活动自7月11日全球启动以来,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外籍中文学习者踊跃参赛。    
2023-01-10
查看详情
姜江副会长出席庆祝中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建交40周年视频会
2023年1月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使馆与安提瓜和巴布达-中国友好协会共同举办视频会,庆祝中安建交40周年。姜江副会长,安中友协主席、安巴总督夫人桑德拉·威廉斯,中国驻安巴大使张艳玲和安巴驻华大使斯图亚特-杨等致辞。安中友协理事会、安巴孔子学院、烟台市外办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代表出席。姜江表示,中安友好源远流长。建交4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安关系发展顺利,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蓬勃开展。中共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为中安友好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面对新机遇新征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同安中友协及各界同仁携手同行,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地方政府往来和各领域合作,推动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丰富两国关系内涵,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威廉斯深情回顾了安中友协成立背景和发展历程,介绍了该会近年来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示愿积极推动两国地方政府交流,助力双方在人文、经贸和青少年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张艳玲表示,中安两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成为大小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成为两国关系的鲜明底色,得到了两国政府和各界友人的大力支持。张艳玲积极评价民间交往为推动两国关系发挥的重要作用,赞赏全国对外友协和安中友协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友好活动,表示驻安巴使馆愿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弘扬中安友好传统,拓宽民间交往渠道,丰富人文交流内涵,推动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青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肩负起赓续中安传统友谊的历史重任。斯图亚特-杨高度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感谢中方为安巴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等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表示安巴愿成为中国同加勒比地区友好合作的枢纽,期待加强同中方各界对话,进一步推动双方在交通、渔业、海洋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任新 摄
2023-01-06
查看详情
袁敏道副会长在甘肃省国际友城工作40周年图片展开展仪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1月4日,甘肃省国际友城工作40周年图片展开展仪式在兰州市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副会长袁敏道发表视频致辞。袁敏道祝贺图片展成功举办并表示,国际友好城市是中外地方和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外关系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自1973年缔结首对中外友城以来,中国国际友城事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41个国家建立了2908对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关系,建立起遍布五大洲的国际朋友圈和合作伙伴网。袁敏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友城工作,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国际友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省始终把建立和发展与国外友城的良好关系作为促进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有效增进了陇原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力促进了甘肃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图片展,展示了甘肃国际友城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必将助推甘肃国际友城工作再上新台阶。 袁敏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走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国际友城工作迎来了崭新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发挥“城市外交桥梁作用”,支持包括甘肃省在内的中国各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各国友人一道,共促友好、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次图片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甘肃省外办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友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民间对外交往和友城工作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副省长张锦刚出席开展仪式并宣布图片展开幕。甘肃省来自40个国家的63个友城近300幅照片参展,生动展示了甘肃省国际友城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3-01-05
查看详情
李希奎副会长出席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公共服务创新国际论坛并致辞
12月19日,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的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公共服务创新国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来自美国、爱尔兰、巴西、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京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外资企业、国际友人代表以及兄弟城市代表等约80人出席,中外嘉宾围绕“创新公共服务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共同交流公共服务创新,分享全球城市治理经验,搭建起融通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共享的国际化平台。李希奎副会长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李希奎表示,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战略举措,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接诉即办”改革举措,不仅是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的有益经验,更具有公共服务创新的国际意义,给世界上超大城市的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中国方案、北京样板,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中外城市深化交流合作开辟广阔空间,创造更多机遇。李希奎就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发展同与会者交流了三点意见。一是凝聚合作共识,分享治理经验。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合作是破解难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加强经验交流互鉴,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共同抵御风险和挑战。二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厚植中外人民友谊。文化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持续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打造中外城市人文交流平台,充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筑牢中外友好的民意根基。三是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公共服务事关民生改善和民生保障。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医疗康养等领域加强创新合作,将彼此友谊切实转化为惠及人民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全体人民。李希奎最后表示,本会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和城市外交优势,携手中外各界朋友,积极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为中外城市深化各领域合作牵线搭桥、提供便利,共同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12-19
查看详情
“我眼中的中国—智慧生活”短视频大赛成功举办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我眼中的中国—智慧生活”短视频大赛在快手短视频平台成功举办。该大赛以“共享未来”为主题,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历时4个月,来自40余国的作者,结合自身在华生活经历,运用不同的拍摄和叙事手法,制作100余部短视频作品,分享对智慧生活的体会感受。参赛作品多角度呈现了数字技术融入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中国新时代十年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孜孜追求。平台播放量达3500万次。来自美国、越南、日本、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德国、阿根廷、泰国等17个国家的26位作者分获1部特等奖、2部一等奖、5部二等奖、10部三等奖及6部优秀奖。快手特邀参赛的3位外籍网络达人获“最具人气奖”。现特制作获奖视频集锦,敬请欣赏。“我眼中的中国”短视频大赛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策划的机制性民间外交品牌项目,面向外籍人士征集短视频作品并公开展播,在网络人气度的基础上,依据主题表达、创意度、感染力等标准评选出各类奖项。 
2022-12-16
查看详情
第二届澜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成功举办
12月14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的第二届澜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以“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镇、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致辞。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作总结发言。来自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河南省洛阳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昭通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泰国乌汶府府尹(省长)春拉梯·央德窿、柬埔寨磅湛省副省长庞达尼、越南会安市副市长阮文伶,老挝琅勃拉邦省、万象市,缅甸蒲甘市代表等围绕“文旅融合创新与减贫实践”“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传统医药互鉴与公共卫生合作”议题发言。河北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友协以及澜湄各国有关机构代表百余人与会。李希奎表示,澜湄六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澜湄合作启动六年来,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正确方向,秉持“发展为先、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携手同心、团结奋斗,使澜湄合作成为各方公认的成果最多、活力最足、潜力最大的次区域合作“金色样板”,也为次区域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李希奎说,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作出庄严宣示,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澜湄六国是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加强互利合作,既是成就自己,为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也成就对方,为改善当地的民生、促进本地区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李希奎表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积极发挥自身民间外交优势,尊重彼此文化独特性,加强文旅合作,共促本地区经济繁荣;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人民友谊,推动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澜湄地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阿塔育·习萨目表示,六年来澜湄合作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强互联互通、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泰国即将接任澜湄合作共同主席国,愿与各方一道,加强贸易、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旅游、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期待通过澜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这一平台,推动澜湄合作达到新高度,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李镇介绍了近年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和“空中丝路”的启动,河南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与湄公河各国的务实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表示为进一步深化澜湄合作机制,河南愿发挥在其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坚持开放包容理念、推进务实合作;做好文化传承与交流,实现文明互鉴,共谋民生福祉、共促民心相通。嘉宾们一致表示,澜湄合作机制为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本对话会为澜湄流域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愿加强互联互通,共同推进澜湄地方人文交流,以文明互鉴促互利合作,以友好交流谋共同发展,持续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澜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于2021年启动,旨在以文化和历史为抓手,为澜湄地方交流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丰富“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促进“民相亲、心相通”。
2022-12-14
查看详情
李希奎副会长为第三届(2022)世界会长大会暨第13届西湖公共关系论坛视频致辞
12月10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三届(2022)世界会长大会暨第13届西湖公共关系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视频致辞,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旭东致欢迎辞。德国前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以及挪威、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驻华使节分别致辞。万钢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类组织、商会协会努力成为密切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以贸易投资促进为主线,促进政府、社会、企业有效协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合作,促进人才、项目、资金的流动,持续加速科学、技术、产业的系统性变革,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李希奎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面对疫情冲击、逆全球化挑战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本次大会通过深化与国际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探寻包容发展新路径,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积极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希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阐明了新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化互信与融合,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愿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与中外各界朋友一道,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团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广大人群,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包容,深化互学互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民间力量。本次大会以“数字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组织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在海外共设21个会场。来自国内10省市和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阿联酋、韩国、印尼、新加坡、南非等11国代表参会。世界会长大会成立于2020年,旨在助力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全球数字贸易和人类命共同体建设,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线上线下累计约120万人参与,海内外反响热烈。
2022-12-10
查看详情
“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活动线上举办
2022年12月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巴勒斯坦驻华使馆共同在线举办“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活动。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视频致辞。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团长法里兹·马赫达维,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代办艾哈迈德·舒雅布,巴勒斯坦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萨马拉以及巴勒斯坦青年组织代表拉伊德·迪贝伊致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主持。翟隽表示,巴勒斯坦问题延宕70多年。如何推动巴以双方跳出冲突往复的悲剧,迎来和平共处的曙光,国际社会应该负起责任,积极行动。要坚持“两国方案”正确方向,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加大对巴勒斯坦帮扶力度。 翟隽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巴以和平,积极劝和促谈。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巴方提供援助,在国际场合为巴方正义事业仗义执言,为推动早日重启巴以和谈,实现巴以两国、阿犹两大民族和平共处作出不懈努力。即将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相信在中阿关系更高水平基础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努力,一定能为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持久、公正解决发挥更大作用。马赫达维、萨马拉和迪贝伊高度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所持的公正立场和发挥的积极作用,感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连续多年举办“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活动。常启德和舒雅布分别宣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阿盟秘书长盖特的声援日致辞。中联部、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代表,多国驻华使节,巴勒斯坦大学等巴高校青年代表,巴在华侨民和留学生,中外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100余人在线参会。  
2022-12-07
查看详情
第十一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之“人文智库对话”活动成功举办
12月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之“人文智库对话”活动成功举办。李希奎副会长、云南省副省长王浩、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李极明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视频致辞。来自中国和孟加拉、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友好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等20余位嘉宾围绕“文明多样性与东方智慧”主题,就“创新文化交流 助力民心相通”和“深化科技合作 增进民生福祉”两个议题进行友好对话,为推动本地区文明互鉴,促进民相亲、心相通,积极建言献策。国内外高校师生代表和有关媒体等百余人在线旁听。李希奎表示中国与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近年来,无论是面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始终同南亚国家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并肩前行,谱写了人民友好的新篇章。李希奎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他表示,中国和南亚国家应尊重文化多姿多彩,展现亚洲文明多元之美,继续沿着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正确道路前进,努力让各自文化之花竞相绽放,让亚洲文明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中国和南亚国家应促进文化交融互鉴,搭建互信友谊合作之桥,在互学互鉴中增进相知相亲,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中国和南亚国家应坚持文化创新发展,共建亚洲和谐美好家园,继续加强青年、智库、地方、友城、媒体等各界交流,创新文化合作模式,为推动其它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活力,为建设亚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王浩表示两千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就将云南和南亚国家紧紧连在一起。近年来,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云南与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未来要倍加珍惜良好的合作局面,进一步深化云南与南亚各国的文明互学互鉴,实现合作共赢。莫因·哈克说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以应对当今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话与协作,特别是加强专家学者、智库和青年人之间的沟通,从而深化理解、互学互鉴、共同进步。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赓续中国与南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民之间了解和友谊,成为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民间平台。  
2022-12-07
查看详情
2022年中英青少年教育文化线上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12月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英国驻华使馆北爱尔兰事务局和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共同主办的“携手低碳生活,共享绿色未来”2022年中英青少年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鄢东、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英国驻华使馆北爱尔兰事务局参赞罗柯茹、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谦、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校长王晨、英国北爱班布里奇中学校长麦克劳林致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英国奥斯特大学北爱孔子学院等各方代表线上出席,中英共50名中学生参与交流互动。 鄢东表示,今年适逢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中英携手并进五十载,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当前则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英青年要加强交流互鉴,成为中英友好的接力者,让中英友好薪火相传;要践行绿色低碳,成为蓝色星球的守护者,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要坚持胸怀天下,以尊重、开放、包容、平和的心态,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中英地方政府务实合作与中英民间友好,愿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中英青年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张美芳表示,全球气候变化正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青少年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希望中英两国学生相互启迪、共同进步,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立志成为绿色的使者、和平的使者、友谊的使者。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总领馆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教育、人文、绿色新能源等领域务实友好合作。 罗柯茹表示,作为世界公民,中英共同面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双方更需要加强对彼此的认知。中英学生应相互学习,为改变世界作出贡献。希望本次活动是一个良好开端,激发两地青少年在更广阔的领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张谦表示,北爱尔兰有“绿色王国”的美称,北京的碳效、能效水平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希望来自北京和北爱尔兰的青少年朋友通过讲述各自学习生活中的减碳故事,树立环保理念,共同为建设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而努力。中英青少年教育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于2021年创立,旨在推动中英两国青少年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本次活动是该系列第三场活动。中英双方以教师联合授课,学生互动问答、才艺展示、共读倡议书等形式,分享各自在集约回收和环保园艺方面的实践和体会,倡导中英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并以此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
2022-12-07
查看详情